EDUCATION

衛教新知



近視雷射手術

近視、遠視以及散光都被歸類為「屈光不正」,而近視雷射手術則針對角膜弧度和折射能力進行矯正,以改善上述屈光不正的情形。現行常見手術方式有三種:全飛秒Pro(透鏡取出)、STPRK(準分子雷射)和LASIK(飛秒準分子)。 每一種手術方式都有其優勢與限制且不斷地改良,術前皆須謹慎檢查並與專業醫師討論,選擇適合您的雷射手術。


影響近視雷射手術的三大關鍵
近視雷射手術是藉著將角膜削薄以恢復視力,近視度數深,切削的厚度就多。一般雷射手術會建議角膜剩餘厚度需 ≥ 250 μm(註2) ,而瞳孔較大、度數較深的患者,在手術時需要削切的角膜比較多。若術後剩餘角膜厚度不足,將無法抵擋眼內正常的壓力,就可能產生角膜變形、膨出(例如:圓錐角膜)等病變和異常散光,嚴重甚至可能失明。









角膜厚度

  • 角膜厚度過薄可能增加手術風險。
  • SMART TransPRK 準分子雷射對角膜厚度的要求相對較低。
瞳孔(光學區)大小

  • 光學區小於夜瞳尺寸可能導致夜間光暈或眩光。
  • 新一代全飛秒具備更寬廣的光學區設定,提升夜間視力。
近視度數

  • 高度近視患者可能需額外檢測以評估角膜形狀與厚度
  • 度數過高者可能需考慮人工晶體植入等替代方案

主流近視雷射手術
現行較新的手術方式有三種:SMART 全飛秒 Pro、SMART TransPRK 準分子雷射 和 SMART LASIK 飛秒準分子。這些術式可分為表層手術與深層手術,每一種都有其優勢與限制且不斷地改良。表層手術如 TransPRK 對於角膜較薄者提供了一個安全選項, 而深層手術如 LASIK 和 SMILE 則更適合角膜厚度足夠且追求快速恢復的患者。
術前須經由專業醫師謹慎檢查與討論,選擇最適合您的雷射手術。

表層/深層近視雷射類型

表層角膜(註1):自角膜表面向內 0 – 55 μm
深層角膜(註1) :自角膜表面向內 95 – 140 μm




PRK 雷射屈光角膜切削術

  • 用溶劑或雷射溶解上皮細胞層與彈力層再刮除,然後利用
  • 準分子雷射切削角膜
  • 破壞較多上皮細胞層,術後痛感較明顯,大約會持續一週
  • 前彈力層與基質層不會再生,上皮細胞層則會慢慢長回來
  • 需要每天使用類固醇眼藥水約半年,以降低出現白斑增生可能
LASIK 雷射屈光角膜層狀重塑術

  • 需製作角膜瓣(板層刀或飛秒雷射製瓣)
  • 大約一天左右可舒緩痛感,視力恢復也比第一代手術快速
  • 日常生活中必須特別留意角膜瓣的狀況,必須注意碰觸、撞擊、揉眼睛…等,都有可能導致角膜瓣位移




傳統全飛秒|角膜透鏡取出術(KLEx)

  • 該術式直接在基質層精準製作角膜透鏡,接著透過小傷口取出透鏡
  • 多數人在術後隔天幾乎就無痛感,恢復較快也是該術式的優勢之一
  • 透鏡取出的傷口較小,所以能維持前彈力層的結構,有助維持角膜的強度
  • 傳統全飛秒透鏡邊緣較厚,以提升抽取順暢度,但也導致角膜組織浪費
新一代SMART 全飛秒Pro|角膜透鏡取出術(KLEx)

  • 全新Pro透鏡邊緣接近零厚度,保留較多術後角膜厚度,提升屈光矯正的安全性
  • SMART精準雷射降低熱傷害帶來的水腫以縮短傷口與視覺恢復時間
  • 虹膜導航計算眼球轉動角度與偏移位置,確保Pro透鏡的置中性
  • 自動散光定位功能可輸入散光軸度精確數據,避免人為誤差,對於術後結果有極大助益



近視雷射手術流程





術後恢復期
術後三日徵狀



術後七天內




術後七天以上



術後一個月內



術後一個月內



小叮嚀
  • 術後若眼睛感覺異常疼痛、視力突然減退或有任何問題,請立即回診。
  • 術後因眼睛需時間適應,較易有眼睛疲勞或乾澀的問題,可使用人工淚液,並保持充足睡眠。
  • 術後需加強眼睛保健,例如:用眼 30 分鐘需休息 10 分鐘、閱讀時維持正確坐姿、不時望遠休息、飮食均衡及定期回診檢查。
  • 極少數人有角膜營養不全的基因,隨著年齡增長、環境等因素,可能會在角膜上出現白點而影響視力,若您有此類的家族遺傳,請與醫師諮詢。